1.按刑法第310條誹謗罪之成立,必須意圖散布於眾,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具體事實,尚僅抽象的公然為謾罵或嘲弄,並未指摘具體事實,則屬刑法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罪範疇(最高法院86年度臺上字第6920號判決參照)。又倘行為人係對於「具體之事實有所指摘,並有與上開誹謗事件『毫無語意關連』之抽象謾罵時」,固可同時該當公然侮辱及誹謗之構成要件而分別論罪,再依想像競合犯之關係從一重處斷(最高法院77年度臺非字第100號判決意旨參照);但因毀謗罪常常附隨有公然侮辱罪之罪質在內,若行為人係針對具體事實,依個人價值判斷提出主觀且與事實有關連的意見或評論,縱使尖酸刻薄,批評內容足令被批評者感到不快或影響其名譽,此時公然侮辱與誹謗應具有吸收關係,公然侮辱罪應為誹謗罪所吸收,而排除公然侮辱罪之適用(參甘添貴著刑法各論、2009年6月出版、上冊第170頁,另可參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易字第1828號判決)。2.查附表所示文章內容,被告雖有使用「白賊卿仔」、「無恥到極點」、「彰化之恥」等字眼。然所謂「白賊」,係「說謊」之臺語直譯文字,「白賊卿仔」係指告訴人溫吳麗卿係說謊之人;另所謂「無恥到極點」、「彰化之恥」,則係指告訴人溫吳麗卿不知羞恥,所為令彰化人引以為恥之意,雖均有貶抑告訴人人格、妨害其名譽之情形,然細核文章全文(詳參附表),均是針對一定事實或事件所為之批評言語,且各該批評與被告所指事實或事件確有明顯語意關連,並非毫無關連之抽象謾罵,況被告上開用語雖略嫌刻薄,但「白賊」(說謊)、「無恥」等字語,尚與純為羞辱他人之辱罵性言語有間,當認係被告係基於其主觀政治信仰、價值認知而對附表所示具體事實所發表之意見、評論(批評),依據前述最高法院判決意旨,自均無論以公訴人所指公然侮辱罪之餘地。至於附表編號4文章,被告雖以「彰化許純美」影射告訴人溫吳麗卿,但「許純美」者,為先前常出現在媒體之公眾人物,因其行為舉止、言語方式有其特殊性,或有人喜歡、欣賞,或有人不喜歡,尚難認有何一致性之特定褒、貶評價之意,是本院認此部分之言論,仍未能逕認屬貶抑告訴人人格、損害其名譽之言論,附此敘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沛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