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接到屋主的電話,對於廣告用詞的不諒解,為何廣告上會有崩盤價或是低於行情的字眼。

也許今天我無法深刻的代位思考,也許每個房子都是屋主這輩子的心血,對房子也有一定的感情。

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,今天大部份的仲介簽完委託就只是把資料輸入電腦放上網路,等買方來看屋。

與屋主簽委託是唯一一次的對話,之後除非有買方的出現,否則不會跟屋主聯繫,

常常唯一一次聯繫的時候,是問房子賣掉了沒?

今天還願意幫忙做行銷廣告,是極少數的仲介會做的事情,除非案件真的很漂亮,或是價位真的很便宜。

屋主的立場常常就認為為什麼仲介不會行銷朔造我房子的價值。

但他沒有想到的是。

今天若沒有廣告吸引到買方來看屋,根本不會有賣掉的機會。

而今天隨便一間就是兩三千萬總價的房子。

買方都是社會上高階的知識份子,他們都有自己的主見,很難主觀的影響他們的想法,

房子好不好他們自己會去感覺與評價。

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,買方都怕自己買到貴的價位,若不能用廣告標題來吸引買方,那成交的機會又微乎其微。

而屋主會怕仲介不幫他堅守價位,賣不到好的行情。

今天很現實的事情是,如果屋主要的行情是高於行情許多的,是不會有仲介主動來約看,

因為他知道即使買方有考慮,案子也很難成交。

而屋主要的若是低於行情非常多,每個同事一定都搶約看。

這就會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,今天仲介的立場與屋主或買方是互相衝突的。

今天若屋主開2500底價2300,跟開2500底價2000,同事銷售的狀況一定不一樣。

而今天把這個消息發布給同事後,同事會不會把底價跟買方說或是談價,都有很多模糊的空間。

這也是無法控管的事情。

這份工作最氣餒的地方是,當你花了很多時間行銷一個案子,而這案子又不是專任約,還得不到屋主的體諒,

這比房子被其他仲介賣掉更讓人難以讓人接受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沛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